在上海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来自全国成千上万的医务人员奔“沪”而来。4月15日,作为陕西省第二批援沪医疗队中的一员,我踏上了开往上海的专列。至今,已经在一线奋战三十多天,我记录下了援沪期间的经历与感动。
4月15日:援沪
4月8日,在医院周会上,突然接到通知,需选派一名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精神心理医生随队紧急支援上海。作为精神心理科负责人,又是一名党员干部,在科室面临运行困难、孩子将高考等巨大压力下,经过艰难而短暂抉择,我义无反顾地随队出发,经过几天短暂的培训和准备后,4月15日当天抵达上海。
4月16日:投入工作
第二天,我们就投入到了战“疫”中,我的工作主要是保障全体队员的心理健康。领队乔梵总是叮嘱我要把关注全队人员精神情绪、睡眠等问题,保障心理健康作为主要工作。“今天大家有没有不舒服和不适应?心理上有无较大压力”“要注意休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要时刻关注队员,让他们的疲劳情绪得到缓解。
作为渭南援沪医疗队临时联合党支部支委党员骨干的我,在吴燕书记和支委们带领下,对本小组每一名队员进行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家庭中困难,关注关爱队员的身心健康。
4月17日:首次进舱
入舱前培训,入舱前医疗、护理及控感组反复对我们进行学习个人防护指南和穿脱防护服的培训及考核,确保零感染。
4月17日中午12点,我简单吃了午饭,没敢喝水,因为穿着防护服工作期间不方便上厕所。我们按照标识进入到更衣区,在穿脱防护服的过程中,负责感控的老师们一直在旁边督导,一遍遍的检查,合格后才能通过通道进入病房内。随后开始交班查房,熟悉医疗处置。我们穿着笨拙、闷热的防护服穿梭在各个床边,隔着带雾气的面屏,仔细的询问患者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解答患者的问题。
4月23日:应激演练
为提升全队人员心理素质,积极应对突发应激事件,4月23日开展应激演练,指导队员快速识别躁狂、冲动及情绪不稳等患者危险行为,演练如何积极处置具有潜在风险患者突发应激事件,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人身安全。
4月24日:转战亚定点医院
4月24日,按照陕西援沪医疗队指挥部的安排,我们转战城市足迹亚定点医院,开始接管多名年龄大,且有明显并发症的新冠患者,工作压力明显增大。当天我就进入方舱医院紧张地熟悉工作环境、完成工作交接任务。
4月25日:协助后勤物资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全队转战城市足迹亚定点医院后,为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根据指挥部及队领导安排,我兼职后勤保障组值班工作,每日定时内部协调、沟通物资分配,加班加点清点、搬运、领取、发放物资等,筑牢战“疫”保障线,稳固抗疫大后方。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后勤团队人员默默用心做好与后勤保障有关的每一件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5月1日:心理培训
5月1日劳动节,为全队人员进行《医护人员心理应激应对与调适》培训,教会大家识别、合理看待负面情绪,自我评估、利用各种方式调节情绪障碍等,并带领大家做了一次音乐和呼吸放松训练。
5月6日:放松训练
组织全体队员参加西安交大一附院陈云春主任团队进行《放松心情 笃心抗疫》心理讲座及正念放松训练。
5月8日:舱内亚定点医院心理疏导
在随后工作中,对于伴有不同精神心理、睡眠障碍等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等处置。B区有两位老年的男性患者,焦虑情绪明显,入睡困难,根据具体情况我们给予了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同时给予两位老人睡眠知识科普教育,规律睡眠方法普及,并引导他们合理服用安眠药。我们的做法让患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减少不必要焦虑,解决患者睡眠问题。
同样一个76岁女性患者,我发现她的表情很紧张,一了解才知道她过分担心自己病情,担心家人,出现心理焦虑症状。详细询问她情况后,根据她担心的病情问题,找来我们团队的黄丁丁医生给她从病情进展与转归角度给予合理解释,杨浩峰医生从中医治疗方面提供实用方案,同时结合患者焦虑情绪,给予心理疏导。患者情绪趋于稳定,对我们表示十分感激。
5月17日:继续心理培训
为缓解援沪后期队员心理疲惫、思想松懈,加强安全防护,进行《如何缓解疲劳、焦躁心理》培训和训练,减少闭环工作下心理疲劳、烦躁情绪。
在援沪期间,根据个别队员心理、情绪和睡眠障碍给予心理疏导,保障全体队员心身健康、激情饱满投入忙碌抗疫工作中,为最后胜利打下坚实心理堤坝。
精神心理副主任医师
牛永利
作为一名随队精神心理医生,我始终将队员的身心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在高压环境中调整好状态。同时对有焦虑、抑郁和失眠患者实施心理等治疗,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当看到上海接运我们的大巴司机向我们深深鞠躬表达谢意,当看到患者感激的眼神和泛着泪光的眼角,这才切实地明白,不管在哪里,我们都是一家人。平凡是生命的底色,是奉献和爱让我们有了色彩,我们坚信,胜利最终一定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