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院庆

当前位置: 首页90年院庆 → 正文

90年院庆

当前位置: 首页 > 90年院庆 > 正文

【90年院庆征文选登】渭医,在文化积淀中迸发磅礴力量

发布日期:2021-10-09    作者:人事科 张元元    来源:     点击:[]

作者感言: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一种敬业精神。敬业是一种习惯,人事工作无小事。没有平凡的工作,只有平凡的态度。

2010年,从怀揣着报到证、忐忑不安来院工作的那一天开始,我在这个城市就算是扎下了根,踏上工作岗位后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人生第一份工作、第一份工资、第一次认真思考人事工作的意义……太多的激情交织着渴望,太多的努力掺杂着喜悦,这一切,是那么飘渺却又那么真实。我爱这里,爱这片广袤的土地,爱伴我一路走来的渭医,更令我心醉的是这里的文化,他根植与于心,与五千年文明交相辉映。

满眼的芦苇,整齐地排列在洽川湿地,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君子得见淑女,结成琴瑟之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的开篇从这里走向世界。这是自然予人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一段自由爱情的完成,也是人发现自己、实现自己的过程,是春天里“邂逅”花心柔情的一抹红;是夏日里“热恋”那花瓣上的晶莹露珠;是秋天里“俘获”的甜蜜果实;是冬日里“享受”静谧的自然纯真。自然万物的死生消长,纯粹炽热的情感宣言,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完美诠释。

站在司马迁祠,手抚摸着古老而厚重的石墙,至今似乎都能感受到些许历史的沧桑:昏暗的油灯下,一位知天命的老人,时而查阅典籍,时而奋笔疾书,忘我的书写,只为成就心中的经典。同样的遭遇,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影响,对于一个平庸的人,悲惨的命运会摧毁他的精神,使之意志消沉、自甘堕落;对于一个利欲熏心的人,受刑之后重得重用,会变得卑躬屈膝、温驯顺从;而于他,则抛开一切耻辱与痛苦,以一种近乎孤独的姿态写着,早年的游历和苦读已为他奠定坚实的基础,《项羽本纪》满怀深情与叹息,《屈原列传》流露真情和悲恸,《孔子世家》敬仰之情不胜言表……夜已深,他又一次回到案前,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微弱的油灯见证着他的刻苦,飘扬的雪花目睹着他的奋进。终于,他成功了,《史记》全书130篇,52万余字,字字均有他的血泪,句句皆有他的灵魂。原来,他一直都是一个巨人,一个傲岸不屈、不可摧毁的巨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的那样:“武帝时文人,赋莫司马相如,文莫司马迁,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素有“三贤故里”美誉的渭南,还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一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虽曾饱受“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嘲讽,但丝毫不忘初心,穷其一生向历史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他的浪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他的无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他的温情;“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他远离朝廷后的轻松和畅快。是的,他就是白居易,在那个英才辈出的时代,他以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活成了自己的姿态,大笔一挥,绣口一吐,便铸就了半个盛唐。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璀璨的历史文化将我包围着、浸润着、滋养着,同时我热爱的渭医也在这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扎根着、蓄力着、成长着。从一个只有十余人的卫生院到如今超2000人规模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从一流硬件设施到一流人才战略,从治病救人到“打造一座有温度的医院”,从让员工满意到将“家文化”根植于心……她不断汲取文化营养,迸发出磅礴力量。2013年新院整体搬迁之后,医院的各项发展驶入快车道。大楼拔地而起、病房明亮温馨、服务贴心周到、技术突飞猛进,管理日臻完善。看着她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愉悦。她不仅给予了我热爱与感动,包容我的懵懂与无知,还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我,并为我构筑梦想的舞台。因为爱她,我接受她的美好与不足;因为爱她,我承载她的希望与期盼,她就是我的付出和牵挂,是我的第二个家,是我可供一生追忆的足迹。

蓦然回首,我与她已共同走过风风雨雨十余载,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这十年,是发展的十年、飞跃的十年、也是大跨步的十年。丰碑无语,行胜于言。惟愿下一个十年我们仍携手相伴,在古今先贤的启迪中,在历史文化的积淀中,一路奔跑,一路高歌!